职称评定——教师之殇
2018-03-04 17:35:30
  • 0
  • 0
  • 4
  • 0

职称评定——教师之殇

2009年,浙江某大学涂姓博士,6月份从美国芝加哥回国任教于某高校,9月11日填报副教授评定材料,9月17日就跳楼身亡。这几天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一位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海归博士生无所恋?如果他的评职之路一路顺利,只待佳音,他还会跳楼吗?

2011年黑龙江一中学老师吉玉兰连续数年评职未果,心里压力超越极限,突发脑溢血身亡。

2014年西安某大学一位55岁的副教授在评职后不久坠楼身亡。

2015年,河南林州一在职20年的语文教师杨改玲,因对职称评定结果不满到人事局进行咨询,与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后喝百草枯农药自杀。

2015年,江苏某小学教师邵玉琴觉得“世界太大而自己太渺小,黑暗太多,活着真累!”纵身一跃,当场死亡。这样一位性情耿直、追求上进的老师,多年来一直挣扎在评职路上,与同事闹摩擦,与领导有分歧,向省教育部门申诉,其结果依然是评而不聘。

更有趣的是2012年武汉大学——这所985高校法学院的两名教授大打出手。该评职称的副教授先动手打身为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某教授。是什么让法学院教授置老师的形象于不顾,知法犯法呢?

……

因评职称勾心斗角反目成仇对骂互殴者比比皆是。职称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直让人恨之入骨却又生死相许?教师职称设置分为五个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又称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首先,职称是一名教师身份的象征。你上了二十年班还在助理级上趴着,甭说别人怎么看你,你自己都自觉矮人一等。而那些一路顺风顺水爬到理想职称的教师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一副大势已去,我心安然的状态。其次,职称跟金钱挂钩。高职称不但对应着高工资,连什么住房公积金、医保、取暖费、物业费、绩效等等统统都高。老师上班首先为的是什么?生存。你跟职称过不去,就是跟票子过不去,跟生存质量过不去。第三,为了公平。同样的工作成效,为什么两种待遇?那么多不如自己的人凭什么比自己先评?为了最起码的公平,职称也一定要评。另外哪个级别有多少教师是有指标的,并非到线就能上。所以职称之路异常拥挤。

职称怎么评?据我所知,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达到任现职年限后有的学校主要是论资排辈,上边要求的刚需条件只要你能达到,那就谁资历老,谁岁数大,谁就评。年轻教师你干得再好也得等头发半白才能参评。但不管是谁,只要你别太差劲,总还是有希望的。有的学校主要是看模范证、发表论文、研究课题、政府嘉奖等。你的各种证越多,级别越高,你的得分就越高。看似挺公平,实则这里边藏着许多猫腻。通过溜须拍马请客送礼甚至投怀送抱可以直接获得模范、嘉奖。通过花钱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论文、课题。就有那么一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师要评职称了,啥证儿也没有,他的评否在别人看来是毋庸置疑的,临评职称前一天人家到相关部门走了一圈儿,划拉了一堆证件,顺利过关。这是多么黑的黑色幽默呀!终于把申报材料递上去了,还得花钱打通各关卡——万一被打回原形怎么办?

广大教师们从入职那天起就或全心全意地实干,或处心积虑地钻营,或勾心斗角地互拆,几乎每个人都把同期评职者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关键时刻明的暗的、荤的素的各种手段齐上。置师德于不顾,置团结于不顾。教师们怀揣着一颗颗被职称评定蹂躏得千疮百孔、畸形变态的心,又怎能安心工作,安心教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评到自己理想中的最高职称了,斗志再无,高职老师们拿着高工资,干着最轻松的活儿,喝着茶水儿优哉游哉地笑看尚未评上职称的一群老师饿狼扑食般争来斗去。

现实很残酷。所以河南大学常萍老师在看淡职称风云后拒不评职,只以讲师级别退休。但因为她授课堂堂爆满,造成了良好的舆论效果,所以在退休后破格评上副教授并返聘。但毕竟只有一个常萍,全国一千五百多万名教师照样还是挣扎在拥挤不堪、荆棘重重的评职小路上。

你可能会说,老师这么不好,你别当啊!同语,当农民太辛苦你别当啊!当学生天天写作业你别当啊!当人太累你别当啊!这是典型的无赖逻辑。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各尽所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不负责、不讲原则地逃避与苟且。

2018.3.1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